中國水聲先驅——楊士莪
						
    海洋是我很重要的一個研究對象,它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海洋可以給我們很多好處,也會在很多地方給我們搗亂。怎樣才能充分利用它的有利方面,限制它的搗亂?這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方向。
                                                    ——楊士莪

楊士莪院士
        他領導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理工結合、配套完整的水聲工程專業(yè);他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完成了中國歷次獨立大型深海水聲綜合考察任務;他最先在國內開展水聲定位系統(tǒng)研制工作,領導研制完成了一系列水聲定位系統(tǒng),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作為中國水動力噪聲研究的開拓者,解決了國際上懸而未決的水洞噪聲測量方法。他就是中國水聲科技主要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士莪。
        楊士莪,祖籍河南南陽,1931年8月生于天津,在北京讀大學,在大連參軍,在哈爾濱做教學和科研工作,又有很多時間漂在海上。他說自己是“四海為家”的人。
中國最早的水聲隊伍帶頭人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響,時為清華大學物理系大四學生的楊士莪毅然參軍,從此開始了他的“四海為家”。從清華大學到大連第一海校,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后改建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幾經(jīng)沿革,現(xiàn)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從學生到物理教員,又轉教海道測量,再到去蘇聯(lián)進修水聲,楊士莪的人生角色在一次又一次的國家需要和組織安排中轉換,最終他結緣水聲,并奮斗終身。
        1959年,楊士莪學習結束歸國,回到哈軍工從事水聲科研和水聲專業(yè)建設工作。“國家派我們去蘇聯(lián)學習的時候,國內也在拉隊伍。那時候找了個紡織廠,改造成水聲廠,又抽調了一些年輕人成立了研究所,大學里也嘗試著設立了水聲設備專業(yè)。工廠、研究所,再加上學校的小班子,就組成了我國最早的一批搞水聲的隊伍。”在國家水聲工作規(guī)劃布局的指引下,楊士莪和眾多“拔青苗”組織起來的年輕人一起,克服諸多困難,摸索前進。“其實就是照著書本學點,學著國外干點,一點一點積累?!?BR>        水聲學主要研究聲波在水下的產(chǎn)生、傳播和接收規(guī)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根據(jù)這一特性,楊士莪將原來的水聲設備專業(yè)擴展為包括水聲物理、水聲換能和水聲設備三個方向的綜合性水聲工程專業(yè),使其更符合國防建設和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此外,他先后編著出版了《水下噪聲學》、《聲學原理》等一批中國最早的水聲理論著作,指導編寫了一系列水聲學教材,為我國現(xiàn)代化聲學和水聲理論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其中《水下噪聲學》更是國際上最早集中論述水下噪聲機理的著作。
        在楊士莪的參與下,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水聲學穩(wěn)步成長,科研教學隊伍迅速擴大。楊士莪說,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水聲團隊建立得比較早,也比較完整,涵蓋了水聲領域的各個方面,因此,它在建立之初就有能力承擔有一定規(guī)模的項目,而這些項目也促使團隊更快成長?!爸袊芯渌自挘性趹?zhàn)斗里成長,在實際鍛煉中不斷地凝固與提高。任何專業(yè)的成長都是這樣的?!?BR>        如今,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水聲專業(yè)已成為享有國際聲譽的水聲科研基地、中國最大的水聲人才培養(yǎng)基地。
腳踏實地 樹立中國水聲威望
        1970年起,作為中國水聲定位技術理論的奠基者,楊士莪領導團隊完成總體方案設計,突破測陣方法、聲線修正、定位精度等關鍵技術,拼搏數(shù)年,成功“在大海上貼了一張靶紙”,完成了我國洲際導彈海上靶場水聲測量系統(tǒng),為我國首次洲際導彈南太平洋發(fā)射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做出了貢獻。到70年代末,楊士莪在哈爾濱工程大學組建了水聲研究所,聚集了一批優(yōu)秀的水聲科研工作者,并領導他們在此系統(tǒng)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開發(fā)出了船載魚雷軌跡三維測量系統(tǒng)及一系列用于不同目的的長基線、短基線、超短基線的水聲定位系統(tǒng)。
        從20世紀60年代起,楊士莪就開始著手水下噪聲和艦船降噪的研究工作,大力推動我國艦船噪聲治理工程,并于80年代在哈爾濱工程大學主持建造了我國第一個重力式低噪聲水洞,首創(chuàng)水洞噪聲測量的混響箱法。這一研究成果,使得我們可以在實驗室的有限空間里,測得在實際開闊海域開闊環(huán)境條件下的結果,并達到相當精度,被譽為“國際級成就”。
        此外,楊士莪還把研究的觸角延伸到了探雷技術領域,領導了探雷聲吶技術的基礎研究工作,開辟了新原理探雷聲吶的新途徑。他還指導開展了高分辨力聲吶技術、聲吶圖像信息識別、條帶多波束測深技術等高新技術研究,得到各方肯定。

青島海試
        “我們花了20年的時間,基本跟上了國際水聲研究的進展,也得到了國際水聲界的認可。但因為我們國家的工業(yè)基礎還相對薄弱,生產(chǎn)條件和材料性能比較弱,所以設備差些。好比是人家用鋼材玻璃,我們卻用泥巴稻草來蓋樓,但性能上并沒有差多少?!闭f到這些,楊士莪的聲音中透著歡快和自豪。
        在不斷的錘煉和積累中,我國的水聲技術不斷發(fā)展,隊伍不斷壯大。1980年代初,楊士莪等人向國家提議,進行大規(guī)模的獨立深??疾?。在這之前,我國的水聲研究工作多限于淺海,真正的深海考察僅限于1959年的中蘇聯(lián)合南海水聲考察。當時,楊士莪作為中方副隊長參加了考察工作,從那時起,他便在心里種下了期望的種子。
        在提議得到批準后,楊士莪和團隊成員就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籌備工作。十年間,楊士莪作為技術組長,親自起草編寫文件,奔波各地考察調研,最終準備了近百臺套大型設備,組織了全國各有關單位的科研人員共同參加。十年磨一劍,1994年春,“亮劍”的時刻終于到來,這一年,楊士莪64歲。
        經(jīng)過數(shù)月的艱苦實驗,以楊士莪為隊長和首席科學家的考察隊,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獨立大型深海水聲綜合考察,不僅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掌握了典型海域水聲環(huán)境特點及主要參數(shù)規(guī)律,提高了海洋水聲條件預測和重點海區(qū)建模能力,更為我國水聲事業(yè)鍛煉了一批新生力量。
嚴謹是科研工作者應有的態(tài)度
        “目前來看,我國的大多工作還是在借鑒、模仿,適當改進和修正。擁有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開創(chuàng)性的成果,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F(xiàn)在我國也更強調一些基礎性、理論性的研究,但真正實踐力度不夠,有些急功近利。我們應該利用我國社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組織優(yōu)秀力量進行攻關,推動相關工作更快進步和完善?!?BR>        在科研大潮中摸爬滾打60余年的楊士莪,深深懂得科研和教學工作中嚴謹?shù)闹匾浴!案憧蒲谐砷L起來的人都知道,在科研上頭玩不了花招,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只有你老老實實、規(guī)規(guī)矩矩,干成的東西才能是實實在在的。對學生要求也是這樣,可能別人覺得我比較嚴格,實際上就是嚴謹吧,我覺得這是搞科研應該有的態(tài)度?!?BR>        對于有志于科研工作的年輕人,楊士莪說,首先應該有正確的人生觀。要有從事科研的堅定意愿,世上沒有哪件事是隨便就能成功的,要有些百折不撓的勁頭。其次要有創(chuàng)造性,“這也是國家大力提倡的,我們的青年人要有廣泛的興趣,有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去了解。這樣才能在前人的成就里得到借鑒,得出一些新的結果?!痹儆?,從學科來說,對實踐要給予極大的關注?!凹热粚Ω兜氖呛Q?,就要對海洋有相當?shù)氖煜ず土私?,這就要求多參加海上實驗。那些用定理、公式解決的問題都是理想條件下的,我們要面對的是非理想的,往往實際環(huán)境會復雜得多?!?BR>        已屆耄耋之年的楊士莪,現(xiàn)在仍然奮戰(zhàn)在水聲科研和教學工作第一線。他說很喜歡自己科研工作者這個身份,因為它“豐富了我的知識,讓我懂了很多事。一個人知道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是一件很好的事?!焙唵我痪湓?,質樸、向上,或許越是經(jīng)過大風浪、取得大成就的人,越能夠以最本真的心對待工作和生活。
手機體驗
 - 微信公眾號 
 - 微信小程序 
 - 手機版 
- 
微分享 
